3、一個承諾、一個應允,你有在心里邊要答應完成的一件事嗎?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已!
4、別混日子了,小心日子把你們給混了!
主页:http://astroman.lamost.org
中西文明源头同样流传着关于“天”的故事,绝非偶然。其实这正是星空、宇宙在人类心灵中第一主题地位的写照。浩瀚星空的第一主题地位,不仅仅体现在古老,更体现在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始终不变的引领性、精神上最深远的高度和社会经济永恒的础柱三个方面。因此,探索天空,不能不成为人类活动永远的先行主题。
且不说“混沌初开、乾坤始奠”的原始文明时期的“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就是树立“天”的最高权威,也不表“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国家制度初立时代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祀”就是祭天,单说有明确沿革可以讲述的科学思想史脉络,哪一次重大革命不是由天文学引领?
科学的起源,来自对农业、贸易至关重要的“一年有多少天”以及“一天的确切长度”等问题的测算,为此需要一套能够解释星空运行的理论模型,从而产生了最早的科学范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宇宙范式,这也代表了人类第一个文明高峰——古希腊文明的最高成就。而近代文明能够兴起,则肇端于哥白尼的日心说科学体系革命。从哥白尼、伽利略、第谷到开普勒、牛顿,科学史上前五百年最光辉的名字,无一不是“仰观天文”的人。正因为天文学的革命,才有了牛顿三大定律为基础的力学体系,从而使工业革命有了可能;正因为力学体系对宇宙的重构,拉普拉斯才有可能发现“没有上帝,宇宙也能运行”,从而使“理性代替神学”的启蒙思想有了发动的土壤;也正因为天文学找到了确定经度的方法,大西洋贸易也才有了可能,从而开启了近代经济革命……在人类文明的最重大转折——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时代到来的18与19世纪之交,一位站在哲学最高峰的智者康德在他最重要的思考总结处说了一句至理名言:“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类的心灵的法则能够理解宇宙运行的规律,就像整个宇宙在我心中一样,这是多么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毫无疑问,这是对于人类的最高精神和智力成就总是源自浩瀚星空的哲理感言。而康德自己也是一位宇宙理论的探索者——他是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开创者。
而20世纪人类文明成就的取得,是与新科技革命分不开的,追溯新科技革命起因,则又不能不追溯到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横空出世,颠覆了牛顿机械论的宇宙。核能、激光、计算机、航天技术这四大当代文明的“元技术”,无一不与相对论有着理论上或人事上的“近亲”血缘关系。
而直接促进了“仰观天文”的理论转化为实用技术的,是二战之后“大科学”的兴起。所谓“大科学”就是以国家或者大公司的组织、资金力量为支持,把成千上万科学家、工程师以及许许多多协调起来,分工合作完成重大课题突破。被称为大科学典范的阿波罗登月工程,又恰恰是用于“天上”的。整个阿波罗计划从1969年开始到1972年结束,历时多年,动员了2万多家企业、200多所大学以及80多个科研机构,总参与人数达30万人。整个工程没有开发一项新技术,全部通过已有技术的集成,就完成了人类登月的壮举。阿波罗最大成果不在于理论的发展,而在于探索成熟理论大规模转化为实用技术的模式。正是由于这些模式的成形,才有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科学家和工程师“从阿拉莫斯到华尔街”的转型,来自天空的理论变成金融实践的利器所带来的金融革命,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新经济”创造了可能。
可见,宇宙不但是人类精神前进方向的永恒指引,也是支撑人类经济前进、科技进步的“总源头”。(其实这也是投资基础科学研究的意义所在,个人观点非作者的)因此,美苏冷战时期,最大的竞赛方式,就是把大把大把经费投入到看似“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太空竞赛,从1957、1958年苏美竞相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1962年各自把第一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到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升空,人类开创了走进太空的新时代。也就是这个时代,经济从工业时代飞速进入了信息时代,而探索天空的技术,无疑是这场巨变的“火车头”。航天,也成了大科学时代的象征。值得我们高兴的是,随着神舟五号的升空和嫦娥一号的“奔月”,中国也有了自己的科技进步“发动机”。
走进太空之后,当代人类对“天”的探索已经进入了科学考察与探索和平利用方式的新时代,宇宙起源、生命起源与近地空间科考成为三大主题。其中,选址中国贵州,建造面积达1平方公里的射电望远镜阵列的SKA计划,将与美国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一起,成为探索宇宙起源的领先项目。而从美国1962年启动的“水手”探测器计划探测金星开始,到今年1月赫尔墨斯“星使”发回水星“暗面”照片,数十颗行星和彗星探测器表明:大科学的探索正取代书斋中的冥想,成为人类“仰观天文”的主要方式,而他们也可以看作是人类未来大规模进入太空的“先驱者”。
有观察家预言,“信息革命”之后,人类将迎来“第四次浪潮”——太空时代。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可以看作这一浪潮的前兆,而随着月球上存在水源的确实证据的取得以及“月球南极永久基地”计划的提出,太空时代的到来似乎已出现一缕曙光。